全國服務熱線:400-603-3310 廣州熱線:020-85201720 網站專線:020-85201717
美國老牌雜志《新聞周刊》(Newsweek)易主。
經過幾個月的喧囂,當?shù)貢r間8月2,《新聞周刊》網站稱,《華盛頓郵報》公司決定將其出售給91歲的音響設備制造企業(yè)哈曼國際工業(yè)集團(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。)創(chuàng)始人西德尼·哈曼。從2006年起就擔任該雜志主編的喬恩·米查姆(Jon Meacham)將辭職。
根據(jù)《新聞周刊》網站發(fā)布的消息,熟悉交易過程的消息人士稱,截至2,交易尚未全部完成,在2早上仍有一些“執(zhí)著”的競標者不斷抬價。不過據(jù)其他美國媒體報道,此次《新聞周刊》的售價為“跳樓價”1美元。
1美元賣出
哈曼目前拒絕透露如何資助該雜志運營,但他稱將給《新聞周刊》扭轉經營頹勢一些“呼吸的空間”。“我的目標是令雜志運用其自己的能量在合理的一段時間內扭虧——以年來計(的一段時間),不是周!彼f,目前尚未決定總編輯人選。Horizon Media研究部門高級副總裁布拉德·阿迪蓋特(Brad Adgate)認為哈曼的戰(zhàn)略“值得一試”。
《華盛頓郵報》公司并未透露此次收購的交易條款及金額,不過該公司稱將繼續(xù)負擔雜志員工的養(yǎng)老保險以及特定的一些員工債務。而哈曼在同意承擔雜志部分債務的同時,只愿意支付少量現(xiàn)金。此外,哈曼允諾保留該雜志大部分員工,大約在350人。據(jù)一些美國媒體報道,此次《新聞周刊》的售價為“跳樓價”1美元。
“在尋找買家的時候,我們希望找到那種像我們一樣重視高品質報道的人。”《華盛頓郵報》公司首席執(zhí)行官(CEO)唐納德·格雷厄姆說,“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哈曼就是那個人!
《新聞周刊》創(chuàng)立于1933年,是美國傳媒業(yè)的周刊旗艦之一,1961年歸于《華盛頓郵報》公司旗下。20年前,《新聞周刊》的發(fā)行量超過300萬,而去年其發(fā)行量已經跌到190萬。發(fā)行量和廣告的下跌令該老牌雜志在2009年虧損了近3000萬美元,今年第一季度虧損1100萬美元,預計今年全年將繼續(xù)虧損。從今年5月開始《華盛頓郵報》公司就在Allen & Co。的幫助下尋找收購雜志的潛在投標人。
下一個是《時代》?
《新聞周刊》更大的競爭對手之一《時代》周刊似乎從中也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命運!稌r代》周刊的發(fā)行量也出現(xiàn)大幅下跌,從20年前的420萬跌至如今的330萬。
去年9月底,時代華納(Time Warner)更大的股東The Capital Group的董事總經理高登·克萊福德就表示,時代華納未來會出售時代公司(Time Inc。),當然也包括時代公司旗下的雜志《時代》周刊。幾個月來,投資者和分析師們也密切關注關于時代公司整體出售可能性的消息。
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(fā)布的一份傳媒產業(yè)報告顯示,美國紙媒正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(zhàn)。去年,美國包括網絡版在內的美國報紙廣告收入總額下跌26%。
事實上,對于《華盛頓郵報》公司,出售《新聞周刊》只是格雷厄姆已追尋多年的改革進程的一部分,《華盛頓郵報》公司已不是單純的媒體集團,而重新自定義為傳媒與教育公司。
盡管旗下傳統(tǒng)的報紙業(yè)務仍然低迷,但由于加大了其他業(yè)務的開發(fā)力度,今年一季度,《華盛頓郵報》公司營業(yè)收入增長了11%,達到11.7億美元,實現(xiàn)4540萬美元利潤額,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,實現(xiàn)扭虧轉盈。旗下包括Kaplan品牌在內的教育業(yè)務的營收同比增長了20%,達5.935億美元,此外,有線電視業(yè)務也增長了3%。
公司地址:廣州市天河區(qū)福元南路4號達維商務中心2305
銷售熱線:020-85201720 85201717 或 400-603-3310
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1101號